索引号: bxsgyhxxhj-2025-00032 发布机构: 本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信息名称: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培育本溪新兴产业 推动经济发展的提案》(第4101号)答复 主题分类: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日期: 2025-05-14 成文日期: 2025-05-14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关于培育本溪新兴产业 推动经济发展的提案》(第4101号)答复

发布时间:2025-05-14 19:55:51 【字体:

周兴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本溪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适应市场变化,推进本溪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市工信局将协同相关各局全力做好培育新兴企业工作。

1.加大政策支持。2024年,市工信局印发了本溪市八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行动方案,方案中将预制菜、生物药等部分新兴产业列为重点任务。专班会根据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持续关注本溪市新兴产业发展。另外,高新区正在制定新一版《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企业新增品种、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入驻、新增用地项目落地、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已广泛向区内企业征求意见,并将在近期印发实施。

2.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以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重点是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市科技局协调市场监管局调阅全市民营企业数据,按照科技标准筛选,经由县区科技局通过社区进行摸底排查后形成科技型企业数据库,通过建立起多方联动的培育机制,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的良好态势。同时,组织实施产学研联盟,助推科技型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发挥头部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育上下游配套企业。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上下游配套企业组建产学研联盟,对获得省备案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给予最高5万元资金支持。对获得市级备案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给予最高3万元资金支持。

3.培育龙头企业。我市八个产业集群成立了产业集群专班,落实“1+4+3”工作推进体系,按照行动方案,围绕产业链图谱,梳理全产业链发展情况,进一步摸清规上和规下底数,发挥专班推进作用,重点培育有一定规模、发展后劲足、潜力大的“链主”企业,有效组织调研、走访、座谈,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我市高新区制定了《本溪高新区十亿级工业企业培育实施方案》,通过培养链主企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大技改扶持、支持科技创新、提升质量品牌、支持开拓市场、加强金融服务、强化人才支撑、优化要素保障等多方面措施,筛选生物医药产业及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进入培育库重点培育,加快成为龙头企业。

4.加强人才引育。市人社局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发布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引进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337人,1名企业高层次人才获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名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3名企业高技能人才分别入选省“兴辽英才计划”优秀工程师和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遴选“山城英才”优秀工程师和优秀高技能人才各5人,1家企业获评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推荐1家企业获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人才引进、培养、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对我市人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吸引和汇聚高端人才,提升人才层次和质量,优化人才结构;二是培养和提升人才能力,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实践环境;三是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拓展学术视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与转化,为城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5.推动产业融合。目前我市正在大力发展绿色原料药产业,加强绿色制药工艺与传统原料药工业融合发展,推动原料药生产过程降本、提质、增效,促进制药企业转型升级。已连续两年举办绿色原料药创新发展大会,推进原料药制造工艺绿色化发展。同时高新区正在建设绿色原料药产业园,建成后将吸引大量绿色原料药企业入驻发展。

6.提供配套支持。本溪市目前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正在推动创新园、医药科技产业园升级改造工作,为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提供良好载体。同时加强规范化运营水平,一企一策提供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通过创新园、医药科技创业园改造升级,将有效提升创新载体运营水平,更好发挥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功能。

7.促进产业发展。市人社局持续开展专家学者服务企业。一是常态化开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进企业进园区活动,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围绕钢铁冶金和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等,特别是规上企业、科技新兴企业和7个国家级品牌的医药产业集聚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确定联系服务的企业和园区,调研企业117家、园区10个,征求企业服务需求30个,对接高层次人才6人,组织高层次人才进企业园区开展服务活动16人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4个。二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重点企业园区开展对接合作,建立对接合作12对。

 

本溪市工业和信息化

202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