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gyhxxhj-2023-00072 发布机构: 本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信息名称: 市第十四届政协第二次会议《关于瞄准万亿蓝海“新字号”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基地的提案》(2156号)的答复 主题分类: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日期: 2023-07-07 成文日期: 2023-07-07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市第十四届政协第二次会议《关于瞄准万亿蓝海“新字号”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基地的提案》(2156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07 16:03:33 【字体:

田锁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瞄准万亿蓝海“新字号”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基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发展应急产业能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决策部署,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通过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等,推进装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产业智能制造水平,为我市应急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基本情况

我市的应急产业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就目前全市重点产业链及产业结构现状,应急产业发展有着较好的基础。

(一)装备制造行业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工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接续产业,目前共有规上企业46户,重点企业主要有:本溪锅炉、本溪水泵、恒泰重机、平安车业、正兴车轮、本溪工具、东铄新材料、华岳精工、恒通冶金轧辊、民盛橡塑、鑫众达、辽宁亿通、泰丰电气、宏旭精密铸造,辽宁开普、辽宁开影等。主导产品主要有:工业锅炉、工业往复泵、起重机、改装车、车轮轮毂、双金属带锯条、汽车发动机曲轴、汽车发动机飞轮、刹车盘、冶金轧辊、钢塑复合管、风力发电机轮毂、深海石油钻井平台及输油管线、机床床身等零部件,以及核磁和CT医疗影像设备等。截止2022年,我市装备制造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9.1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3.27%。

(二)医药制造业

生物医药作为我市重要接续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同时拥有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等6个国家级高端品牌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并拥有省级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8个、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8个;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63个。目前共有规上企业28户,重点企业主要有:辽宁成大、博鳌生物、上海绿谷(本溪)制药、药大雷允上、上药集团(本溪)北方药业、华润本溪三药、恒康制药、辽宁新高制药、药联制药、爱尔创、好护士、天士力等。主导产品主要有:预防性疫苗、气滞胃痛颗粒、尪痹胶囊、前列地尔、抗病毒口服液、门冬氨酸钾注射液、强力脑心康口服液和脑心舒口服液、乳癖消、氧化锆等。截止2022年,我市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46亿元。

二、完成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配套能力建设,培植配套协作能力,完善产业生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现上下游产业融通发展,为推进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一)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根据各县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我们对全市装备制造业进行了优化布局,推动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

 1. 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提升现有装备制造业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重点推进塔吊、特种车辆、医疗器械、工业往复泵、燃煤锅炉、双金属带锯条、曲轴、防盗门、钢塑复合管等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变。同时围绕塔吊、特种车辆、医疗电子等行业,建链、补链,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成套装备制造能力;根据各县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对全市装备制造业进行优化布局,推动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本溪县依托观音阁经济开发区建设,重点推进“人参铁”深加工,建设优质精品铸件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平山区,依托桥北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桥北工业园区建设,建成汽车零部件、高端玻璃、材料构件、高端装备制造、高端金属材料研发生产等五个产业集群;明山区依托太子河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新材料产业园、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建设。预计到2025年,全市钢材深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50亿元以上。

2. 建设精密铸件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市“人参铁”资源优势,及拥有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地方铸造用生铁高炉7座,铸造生铁产能196万吨的产业优势,依托本溪聚鑫达公司、本溪参铁公司等铸造生铁企业,推动南芬区经济开发区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冶金轧辊、高炉冷却设备、铸管管件、汽车零部件、海洋石油开采设备、机床床身、矿山机械、工程机械、风电铸件等零部件及设备。努力将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精密铸件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全市铸造用生铁产量达到155万吨、铸件产量达到5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3. 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依托本溪药都现已形成的同时拥有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大平台等7个国家级高端品牌的医药产业集聚区优势。重点围绕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脑健康等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预计到2025年,集聚医药及相关企业300户,全市医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

(二)推动产业链发展

本钢作为全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省最大的国有企业,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精品板材基地,我市产业链建设必须依托本钢的头部企业引领作用。

1. 利用本钢产品优势,依托年吞吐能力450万吨的本钢北方恒达物流园,及规划建设的平山、溪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链,着力构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承载区。重点围绕塔吊、特种车辆、医疗电子等行业,建链、补链,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成套装备制造能力,逐步向中高端迈进。预计2025年,全市钢材深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2. 依托本钢,本溪桥北经济开发区围绕发展机器人、汽车、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及配套产业,着力引进轴承、齿轮、新型集装箱、汽车车厢部件、高铁配件,工槽角等建筑型材、钢结构、不锈钢冲压、墙体材料用彩涂板、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加工生产企业。本溪湖经济开发区要以本钢热轧板、冷轧板、特殊钢等产品及其边角余料为依托,重点发展废钢加工配送、建筑用及民用小五金加工产业。

    (三)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为促进产业链招商,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丰厚度,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本溪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本溪市围绕本钢上下游产业及地方重点企业配套招商引资指导意见》,开展精准招商。

1. 围绕本钢上下游产品企业招商引资。着力引入大型铁矿开采企业,整合资源,提高采矿企业的集中度,实现规模化经营;引进2-3家废钢加工配送规模企业,全力打造千万吨级废钢加工配送基地;经与本钢集团沟通,筛选出对本钢下游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60户,年采购本钢产品约400万吨。

2.围绕应急相关重点企业招商引资。围绕平安富晟(辽宁)汽车有限公司引入配套生产液压油缸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以本溪鹤腾科技发展公司为带头企业,发挥其具备军工保密资格证、装备承制资格证优势,整合东风区域管泵阀产业链条,大力推广管泵阀产业走向军工产业发展道路,推动以商招商模式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管泵阀制造企业入驻,打造溪湖区军工产业基地。

(四)强化创新驱动

推动产学研合作,主动与沈阳药大、大连理工和辽宁科技学院等大专院校对接,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建立项目合作。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解决关键领域高素质人才短缺等问题。

1.突出线上引领,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培训。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克服疫情防控的压力和影响,突出线上引领,采取腾讯会议等形式,变集中线下培训为分散线上培训,组织规上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灵活广泛参加各种内容的专题培训,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培训。2022年先后组织130余家企业开展了20多个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800余人次。

2.聚焦重点工作,扎实落实全市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围绕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重点任务,坚持调研先行、认真落实。组织多次调研、召开会议,结合省相关文件和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经反复完善修改,起草和出台了《本溪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实施细则》和《本溪市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实施细则》,我局以市委文件正式下发,目前我局正积极落实。

(五)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我们紧盯智造强省等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围绕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和优质企业培育等方面,主动帮助企业谋划项目,建立高质量项目库,争取政策资金,并把这一指标纳入县区考核的重要内容。

1. 争取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政策。根据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智造强省方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辽工信投资〔2022〕156号)精神,经过认真组织协调和多方努力,最终我市北方恒达物流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应用、玉晶玻璃一窑两线玻璃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升级改造、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数字化升级改造等项目获得2022年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6400多万元。

2. 争取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贴政策根据省工信厅、省财政厅、辽宁银保监局《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辽宁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贴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企业开展项目申报,我市辽宁开影医疗有限公司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Precision32申报2022年辽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费补贴项目,获首台(套)保险补贴59.6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对我市而言,加快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业融合是提升产业基础,建设应急产业链的必由之路,是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坚持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力聚焦智能化、集群化,才能不断培育壮大应急产业发展新动能。

1.转变产业发展思路。一是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及碳减排、碳达峰要求,调整发展思路,深化地区布局调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实施组团发展、提质增效,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着力减轻本地区环境和能耗压力,积极构建特色明显、错位发展、互补互进的发展新格局。二是进一步规范集聚发展,深入推进新建应急产业相关企业向园区集中,强化园区规划管理,依法履行企业投资管理、土地供应、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手续。同时,结合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推动实施企业升级改造,加强重点行业规范管理。三是提升应急产业相关项目质量,坚持综合施策,打好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组合拳”,既注重提升比较优势,更注重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增强投资的有效性。

2.推动产业改造升级。一是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抓住鞍本重组机遇,发挥好本钢在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保障能力提高方面的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以平山区、溪湖区产业园区为依托,围绕本钢产品的下游产业链,着力发展新型集装箱、汽车车厢部件不锈钢用具等装备制造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二是推进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本溪“人参铁”资源优势,推动南芬区围绕本溪聚鑫达公司、本溪县围绕本溪参铁公司等铸造生铁企业的下游客户,着力发展汽车发动机曲轴、发动机壳体,刹车盘,以及矿山工程机械、海洋石油开采设备等产业,努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应急产业基地。

3.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一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用数、上云、赋智”,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大企业数字化改造力度,充分发挥应用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优势,推动数字技术在装备制造企业的应用,提高企业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推进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发展基于平台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二是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运用智能技术和智能装备实施技术改造,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实施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三是推动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推动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感谢贵委对我市高端装备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