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溪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5年本溪两会”专题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2025年本溪两会>权威发布>详细内容

关于本溪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本溪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21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本溪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5年1月9日本溪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2024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以下,居民消费价格预计涨幅0.4%,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累计减排量均完成省定目标。我市经济运行进中提速、质效兼备,实现了“十四五”时期以来最好水平。

  (二)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聚焦“进”的总体目标,经济实力有力增强

  一是有效需求持续扩大。优化“要素攻坚”“亮赛评比”等机制,532个重点项目较计划提前1个月开复工建设。142个项目竣工投产,234个产业项目加速建设。开展促消费活动320场,拉动消费32.1亿元。外贸进出口预计增长6.4%。二是企业发展持续增效。组建枫都文旅、城发实业集团公司,市属国有企业营收增长10.7%。民营主体数量突破13.3万户。三是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有力实施“推动经济稳中求进”17条等配套措施,累计为经营主体减税降费退税8.5亿元。

  2.聚焦“稳”的总体布局,产业发展优势赋能

  一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强化。钢铁原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建材、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产值分别增长6.2%、33%、21.6%、29%。101个钢铁冶金项目、33个生物医药项目、54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双本融合”进一步深化。二是高品质文体旅融合走深走实。举办文体旅赛事活动200余场次。五女山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我市被授予“全国星空旅游发展调研基地”称号。三是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5.82万亩,粮食产量达6.85亿斤。5户企业晋升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个产品获“辽宁优品”称号。

  3.聚焦“立”的总体水平,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一是创新动能加速集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累计登记技术合同193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7.56亿元。二是新质动能汇聚成势。高新区成功举办第二届绿色原料药、第二届医疗器械协同创新发展大会。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三是新兴产业聚能起势。循环经济加速壮大,废钢加工配送量增长157%,大宗固废利用率达80%以上。制定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无人机飞手培训实现招生,低空飞行职业学校加速落地。制定建设东北地区银发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工作方案,构建“1+2+4”发展格局。

  4.聚焦“破”的总体思路,综合效能有力激发

  一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1075个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市县部门联办,47个“一件事”上线运行,27个医保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二是重点改革蹄疾步稳。实施财政体制改革,整体盘活金山医院医疗资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建立部分价格上下游联动机制,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三是重大风险稳步化解。按时偿还或缓释到期政府债务。推动地方银行改革化险,有效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4个“保交房”项目有序推进,3个“停缓建”项目实现复工。

  5.聚焦“合”的总体方向,内外联通加速成势

  一是深度融入“一圈”“一区”。实现都市圈内技术交易40项、合同登记额5.9亿元。20余户规上工业企业为都市圈提供零部件和建材配套。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提速。二是招商引资活动成果丰硕。开展走请活动1475次,新签约项目353个,新增亿元以上到资项目110个。24个央企招商项目实现签约。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0.1%。三是对口支援合作持续深入。建成“本溪市中医院援疆传承工作室”“本溪托里消费帮扶工作站”,我市获评国家首批、东北重点消费帮扶示范城市。泰本合作走深走实。

  6.聚焦“优”的总体期望,共享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环境质量逐步提升。优良天数达标率92.1%,PM2.5平均浓度30.5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1.7%。在全省率先完成废弃矿山复绿。二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维修改造老旧小区40个,城市道路30万平方米,供热、供气、排水管网373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3间、供水设施54处、农村公路204公里。新创建美丽宜居村27个。三是民生保障稳步增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社会事业稳中向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60所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药品、耗材集采价格平均降幅54%、68%,异地住院直结率97.96%,医保支付实现DRGs付费全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7%,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8%、5.4%,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7%。

  一年来,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攻坚指标取得优异成绩,但仍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有待优化。二是投资消费活力不足。三是财政收支平衡和防范金融风险压力较大。四是城建和民生领域短板亟需补齐。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安排

  (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及主要污染物累计减排量均达到省确定的目标要求。

  (二)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工作举措

  1.扩内需,加速激发高水平经济发展动力。提振激发消费活力。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300场以上。加快升级改造一批商贸中心和农贸市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抓“三个一批”梯次推进项目。实施“四率行动”,提升计划内项目“开复工率”,产业项目“投产率”,闲置资产“盘活率”,招商项目“转化率”。加强信贷资源供给。拓展“溪企融”平台应用场景,创新“投贷联动”“担信通达”金融服务模式,实施“普惠金融直达工程”。

  2.谋培育,加速汇聚高水平创新发展势能。提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加快建设本溪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制。扩大科技创新主体规模。建设省级创新平台2个,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户、高新技术企业10户、“雏鹰”“瞪羚”企业6户。建设“栖溪青年驿站”。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高新区药械产业园,加快建设东北地区银发经济标杆试点、老年人友好型宜居城市。启动低空空域划分、低空航线设计,规划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低空产业园”。

  3.兴产业,加速推动高水平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展“千百亿产业培育提升工程”,补强、延伸16条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整体产值增幅5%以上。依托桥北、东风湖经开区打造“双本”融合产业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支持高新区设立引导基金,加速生物医药资源汇集。做大循环经济,建强废钢基地。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8个以上。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实施文体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组织文体赛事活动,打造“影视拍摄地+旅游目的地”。整合工业遗存,打造工业旅游新场景。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

  4.推改革,加速释放高水平社会发展活力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树牢“五个一切”理念,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加快创建“无证明城市”。“12345平台”办结率98%以上、满意率95%以上。强化诚信政府建设。发力重点领域改革。做强国企六大产业板块,年利润增长不低于10%。盘活资产总量力争达到30%。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农业农村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扩大在溪商会交流合作,支持本溪英才联合会“英才回溪”。

  5.强合作,加速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构建高效招商网络。完善“四图五清单”,实现产业链招商新突破。拓宽“金融+闲置资产盘活”“基金+产业+项目”等招商新路径。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提升协调发展能级。继续与沈阳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临空经济区。携手辽东7县探索生态资源权益指标市场化交易。做好对口援疆和泰本合作。拓宽对外合作空间。开展工业企业外贸“破零”行动、大宗商品贸易增量行动、服务贸易培育工程,推进各类优质外企落户本溪。开展“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和“以商引商”外资培育行动。

  6.防风险,加速促进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一债一策”缓释化解到期政府债务。巩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成果。加大非法金融活动新案侦查与陈案处置力度。有序化解房地产风险。盘活停缓建项目,有效利用信贷政策办好房交会,释放住房需求。因地制宜推进好房子建设。有力维护重点领域安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7.促振兴,加速提升高水平城乡发展水平

  实施城市更新提升改造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60个老旧小区引入专业物业管理。更新改造城市洪涝治理和燃气管道,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打造“口袋公园”10个。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新建、维修改造国省干线6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180公里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发展高效集约设施畜牧业,做强林下参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以上,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营业收入增长8%以上。

  8.提质效,加速打造高水平绿色发展高地

  持续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和节能监察。加力实施设备更新改造,推进绿色产能替代。持续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持续深入做好污染防治。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91.7%,劣V类水体比例保持为0。PM2.5浓度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2%以上。

  9.惠民生,加速形成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1%,培育市级美育特色学校20所,改善40所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年大学数字化资源进社区。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至少600户。实现主城区26个街道均有老年人助餐服务示范点。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14项异地就医便民服务举措,确保异地住院直结率达8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4%以上,城乡标准缩减至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