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化保护科学化开发“百年铁源”
近日,记者随市文广局工作人员走进了正在修复施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11年的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旧址,即“小红楼”。目前,投资650万元的小红楼和大白楼(本溪湖煤铁公司事务所旧址)开始修复施工,重新设计装修的小红楼一层将作为本溪湖民俗博物馆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市在对“本溪湖工业遗址群”法制化保护的同时,将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开发利用。
本溪以“煤铁之城”著称于世,1905年,觊觎本溪自然资源的日本侵略者在我市开矿建厂,建国后,其遗留的工业建筑设施被延续使用,以此为基础的本溪钢铁产业支撑起了共和国工业的铁柱钢梁,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优质的钢铁原料。2008年,为顺应节能减排需要,一铁厂正式停产,这个中国近现代炼铁业的鼻祖和许多同时代的建筑设施一样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失去了实用功能,但它们身上却蕴含着极其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此,我市文物保护部门和溪湖区对溪湖工业遗址开展了全面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共收集旧照片1000余张、图纸100余张、文字25000余字。2013年,由本钢一铁厂旧址、溪湖大白楼小红楼、本溪湖火车站等10个单体组成的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到省级,再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溪湖工业遗址群始终置身于《文物保护法》的羽翼之下,市委、市政府通过有效的法制化保护措施,为本溪人民留下了这一无比珍贵的历史财富。
工业遗址不仅需要保护,科学化的开发利用才能使其重获新生。在借鉴了国内外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先例后,溪湖区将本溪湖工业遗址群列为区“大旅游”产业重点开发项目。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溪湖区、市文广局、市建委共同推进。年初,委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编制了《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保护规划》,并由市设计规划院、溪湖区、市文广局组成了5人考察小组,赴北京石景山工业旅游区进行实地考察,借鉴其实践经验。5月26日,时任市长的崔枫林带队亲临本溪湖工业遗址,会同本钢领导共同圈定了《铁源·1905中国本溪湖工业遗产博览园》的发展蓝图,将本溪湖工业遗址群的开发纳入到本溪城市规划之中。博览园将在坚持整体性、重点性、特色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文化生态发展观及文化建设为策略,让所有对工业区有梦想有创意的人共同参与,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工业历史展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影视拍摄基地、特色旅游、青少年培训中心、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于一体的富于工业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带,推动工业区的更新,进而带动城市的发展。
目前,“本溪湖工业遗址群”中的本钢一铁厂1号高炉的保护规划方案正在制定中,其它几个单体的制定规划方案、申请修缮资金等工作也在有序推进;由鲁迅美术学院编制的整体区域规划草案正在修改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沉寂已久的本溪湖工业遗址,必将迎来一个华丽的转身。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