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提档升级助推本溪服务业华丽转身——“项目建设升级年”媒体基层行系列报道之五
记者日前在位于明山区高台子街道办事处的辽宁长江农副产品智能物流交易中心项目在建工地采访时了解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预计今年年底一期主体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营。该项目是我市逐渐由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一个缩影。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之时,以加大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项目提档升级,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繁荣商贸经济等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服务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当前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各项发展战略中,服务业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本溪作为老工业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更要以服务业的崛起,来引领产业的升级与变迁。
按照《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等方面要求,我市服务业项目建设发展趋势明确,传统商贸业项目升级改造建设提速,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辽宁长江农副产品智能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正是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这个规划占地面积23.3万平方米的现代农副产品市场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缓解目前大河市场交通拥堵等症结,整合大河市场的粮油蛋禽及其他深加工行业,打造安全、可靠、诚信的交易中心。辽宁长江农副产品智能物流交易中心预计可容纳商户700户,覆盖干调、生鲜等多个品种。并带动高台子地区的农户进行蔬菜种植和牲畜饲养,进行收购,打造全程可追溯的健康食材。 “项目距离本溪北高速公路口非常近,交通十分发达,不易造成车辆拥堵,项目还将配备车库、冷库等相关设施,我们希望这个市场能够辐射周边浑南、抚顺、辽阳等地的300万人口。”项目负责人对此颇有信心。
夏季来临,我市的“夜经济”再次启动,受益于“夜经济”,市民的休闲生活越来越丰富,“夜经济”直接拉动了就业,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谓多方受益。
提到“夜经济”,很多市民脱口而出的便是“本溪彩屯·兴顺夜市”。如今,彩屯地区还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项目——清文化旅游商业街项目,这是沈阳兴顺集团在此基础上投资的提档升级项目。以改造彩二路、彩强路沿街商铺成为仿清式文化建筑为亮点,打造全长2.2公里的清文化旅游商街,入驻业户预计500户左右。该项目融入康乾盛世的清代文化特色,建设“发”“福”“吉”“财”四座仿清大门,将太子河文化、溪湖文化及相关传说共同融入到商街当中,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这个项目的落地,不仅能直接提高餐饮、购物、旅游、休闲等领域的收入,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商机和平台。
除了上述项目之外,我市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也注重将服务业项目建设与大健康、大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位于本溪县的辽宁汤沟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平山区的本溪颐乐园养老康复理疗中心,位于明山区的李家山体育公园等项目,融合了养生、养老、休闲、体育服务等多种理念,备受瞩目。此外,金地广场、红星美凯龙、万达广场、参茸城等项目也在积极地推进中。2016年,我市确定滚动推进商贸流通业项目40个,项目总投资178.54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24.31亿元。目前,已经开复工项目19个,列出开复工计划项目13个。
虽然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但是与沈阳、大连这样服务业全面发展繁荣的城市相比,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由于我市特殊的经济结构模式以及受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服务业发展仍处于一个规模扩张但能级不高的水平上,还存在着诸如消费市场受到抑制、服务业企业稳增长形势严峻、项目的支撑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等“短板”和“弱项”。在接下来的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将进一步出台落实扶持政策,创新发展思路,创优企业服务模式,尤其是对新兴服务业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开创我市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