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无障碍版
  • 智能机器人
  • 繁體版
  • 手机版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民生资讯>详细内容

摒弃“打卡”思维,让博物馆游回归求知本质

来源:本溪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28 08:39:47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文博热”风再度劲吹。人们走进博物馆这方散发着古香古韵的文化天地,去领略历史行过千山万水时酝酿出的别样浪漫,欣赏先祖智慧在岁月沉淀过后闪耀出的璀璨光辉。不过,其中也不乏一些奔着热度“打卡”之人,他们走马观花式地拍照片、发短视频,或者干脆把直播支架支到展厅的最佳位置,然后抱持着收获点赞、收割流量的态度,在社交平台上博人眼球。这种浮于表面并且极其形式化的“打卡式”观展,淡化了博物馆游的本质,留下的只有浓重的作秀色彩。

  观展变成点缀,“打卡”竟成目标。本末倒置的做法让他们忽略了文化才是博物馆的根与魂,而肤浅的“打卡式”观展不仅会对博物馆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造成浪费,也导致观展者无法真正地领会文物背后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如此来看,让参观者重新回归求知本质与文化领悟,才是如何游览博物馆的正解。只有这样,博物馆游才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格局,才能让我们在与历史进行深情对话时收获启迪与智慧。

  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可以实现博物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重要场所的最大功效。那么,我们进入博物馆后应该看什么,又应该怎样看?我市文博工作者的建议是:观展时,可以多去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独特价值;对于主题性展览,可以重点把握展览的核心思想和展示脉络,同时结合自身需要记录重要信息;平时,要多去翻看历史资料提升知识储备,然后带着问题到展厅中寻找答案。对于青少年而言,帮助他们打开参观博物馆的正确方式,可以通过学校引导、家长示范,博物馆方面可以提供故事化讲解、设置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活动激发兴趣。就像不久前我市多所学校的小学生走进市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既体验到了“考古”的快乐,又了解了本土的人文历史。研学结束后,一些家长还鼓励孩子将博物馆参观与课堂学习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使得孩子们在挖掘知识的宝藏时动力满满。

  如果有时间再次走进博物馆,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次沉浸式的学习和参观体验,让我们带着真诚之心去探索博物馆的奥秘,在历史文化的熏陶和对家国情怀的感悟中,增长知识、凝聚认同、赓续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