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房住心里才踏实 ——两户贫困村民受益于精准扶贫的故事
到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姜堡村采访,听驻村工作队的同志说,村里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去年年底已经从贫困的记录中“销号”了,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记者走进刚刚脱贫的两户贫困群众家中,听他们讲述一年来的变化和感受。
80岁吴兴和告别百年老宅住新居
以前,家住本溪县草河掌镇姜堡村村民吴兴和大爷可并不好客,倒不是因为“小气”。他1973年入党,在村里工作一辈子,如今80岁了,人缘很是不错。可再怎么亲近的朋友,他一般也不往家里带。没别的原因,就是那会儿他住的房子是从爷爷那辈儿传下来的百年老宅,实在破旧。可采访这天,吴大爷拄着新拐杖从新房走出来,一直迎到院门口,热情地拉着记者和市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队员就往屋里请。
吴大爷家是贫困户,老伴也72岁了,想靠自己的能力盖新房,是没钱也没人呐。去年9月份,草河掌镇党委、市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和姜堡村党支部多方协调、努力争取,筹措了5万多元钱,又出人出力,终于让吴大爷一家在国庆前住进了新房。吴大爷抚着新家的墙面说:“我爹我妈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我这大半辈子也住在老房子里,真没想过自己还能有住新房子的时候啊。”
不光住新房,去年吴大爷还遇到这么两件好事,让他们彻底脱贫了。一件是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把自家田地租给了附近的企业,既能拿租金,又能在年底拿分红;另一件是,村党支部整合了村里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扶贫资金,搞起了秋木耳种植基地,第一年就丰收了。以后,随着种植经验和市场用户的积累,贫困户们的收入会越来越多。
吴大爷说:“这好日子越过越舒心。
66岁白素英在新房里庆生
记者去采访这天,刚巧是白素英66岁的生日。她在家里摆了两大桌,邀来了十几位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地一起庆生。身着红棉袄的白素英,红红的双颊上挂满笑容。“往年过生日啊?那可没请过人。别说过生日了,过年都没请人来过。为啥?房子太破太旧了呀,请人家来人家都不来……”最近只要是提起跟房子有关的话题,白素英就会笑着打开话匣子,说个没完。
白素英家住在本溪县草河掌镇姜堡村,是刚刚在去年才“销号”的贫困村。她家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也是在市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危房改造的补助款,才得以推倒重建的。现在,新建起的房子边上,还留着半边老房子。一个是崭新温暖,一个是破败不堪,一新一旧对比十分明显。
白素英的儿子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过年都不敢带孩子来看爸妈,不是不孝顺呐,老房子是真冷啊,睡觉都得戴帽子。孩子来一次感冒一次,咋整?现在盖了新房子,家里这么暖和,住到正月十五都不舍得走。”大年三十那天,白素英的儿子写下了“莫忘党恩、饮水思源”这一特殊的条幅贴在墙上,一进屋就能看到。不只住上了新房子,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白素英家和村里人一样,生活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端起庆生的酒杯,在大家的祝福声中,白素英一饮而尽。通过这个普通人家的欢乐,让人体会到了村民过上好日子的那种深深的幸福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