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欧大榛子成为老黑山村增收“金果果”
从无到有,持续科学推进,连续16年不间断的发展,使过去户均收入不过千元的桓仁县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成为了辽东大榛子生产专业村,每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万元以上。谈起其中嬗变的过程,村里的百姓由衷地认为:“俺村有个带领俺们致富的好支部。”
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坐落在桓仁满族自治县东部山区,距县城80公里,一度是全县最穷的落后村。2003年,为了摆脱贫苦,村党支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利用无霜期达到165天和山坡地多、利于发展林业经济作物的优势,引进平欧大榛子种植,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通过县林业部门的帮助,当年该村引进了适宜该地区生长的平欧大榛子进行种植。然而,对于一向闭塞的老黑山村民来说,一听说不种粮食改种榛子,没人肯接受这件事。为了改变村民种植观念,村里专门雇了两台大客车,拉着村民们到已经尝到产业结构调整甜头的大梨树村实地参观学习。同时,村班子成员率先在自家的地里种上大榛子,村党支部又争取到免费苗木和每亩50元的补助政策。由带头人做给大家看,村民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到了2007年,这个村共发展大榛子12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半。
随着平欧大榛子产业的全面推开,技术管理和市场销售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村党支部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老百姓利益,又成立了“桓仁富民果业专业合作社”,解决村民的种植、产销问题。合作社成立后,定期、不定期组织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班,并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同时,合作社还为农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凡是会员购肥料、农药等都由合作社组织人员统一购买,享受批发价。
2013年秋天,村党支部又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一处占地3000平方米的大榛子储存库,在市场价低时把榛果储藏起来,待价高时再推向市场。每年储存的50多万公斤大榛子,利用季节差推动农民增收100余万元。
截至目前,全村发展大榛子3600亩(含山地),实施标准化生产2160亩,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参与农户312户,年产大榛子70万斤、榛苗200万株,销售收入突破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2万元,其中平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全村总人口数的60%以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