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成新江村民致富大产业
眼下,桓仁县古城镇新江村一排排塑料大棚中充满着生机,村民们的香菇正在悄悄地生长着,“再有10多天俺家的香菇就能长出来了,这比在外面给人打工强多了。”去年肖海回到村里种香菇赚了钱后,今年又种植了7000多袋,“今年准又能卖个好价钱。” 肖海望着自家的香菇说。
时至今日,如肖海这般放弃在外打工,返乡种植香菇的青壮年越来越多。14年间,依靠小小的香菇,该村百姓纷纷逐渐变得和城里人一样住进了楼房,开上了轿车。
坐落于桓仁县北部的古城镇新江村,过去由于受到山地多耕地少,交通闭塞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该村几代人一直沿袭着种植玉米、大豆等传统经济种植模式,经济也一直处于全县中下游水平,村里大批青壮年纷纷远走他乡,外出打工挣钱。2002年,村民陈胜福在去新宾县卖羊过程中,偶然间发现了当地盛行的香菇产业,当地人告诉他,种植香菇不仅前期投资少,而且香菇的生长周期短,对技术要求低,市场风险也很小。回到家后陈胜福便在自家的1亩土地上支起了香菇大棚,种植了4000袋菌种,经过细心的培植和照料,当年陈胜福就赚到了1万余元。看到陈胜福依靠小小的香菇赚到钱后,村里的其他村民也纷纷在自家的土地上支起香菇大棚,期盼着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生活。
近年来,为了更好提高该村香菇品质,打出优质香菇品牌,增加百姓的经济收入,镇村党委不断加大对香菇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土地调换、发展资金、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电力交通等难题,带领村民到新宾等地考察学习,还经常邀请县内农技专家深入农户的香菇大棚,现场解决村民在香菇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增强村民的香菇培植技能,提高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
2015年春季,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和帮助下,该村的30余户香菇种植户每户成功申请8万元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为各家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张力。又于当年秋季组织49户农民成功注册了桓仁县古城镇新江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便协调管理,协同发展。此外,在县财政和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气调库也于去年秋季建成,进一步提高了该村香菇的品质和知名度。随着新江村香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每到香菇的收获季节,就会有大批的外地商贩来到村里收购香菇,产品远销到上海、浙江等南方大中城市。据统计,目前,新江村香菇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全村的香菇种植户已经发展到 60余户,年均收入高达500余万元。并向该镇的古城村、拐磨子村辐射,成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之一。
记者感言:从最初的1个种植户,发展到如今60余户,再从最初的1万元,到500余万元,14年间,新江村村民们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汗水使这项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直至远近闻名。而在此过程中,镇、村两级政府在资金、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鼓励和扶持不仅为村民们指明了方向,还极大地调动了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香菇的品质,为该村“一村一品”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