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我市交出“亮眼”成绩单
“现在作业少了,每天下午学校还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我感觉很充实。”近日,问及“双减”后的感受,明山区实验小学学生侯鑫宇这样说。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各学校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集中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教育部门常态化开展教学视导等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研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构筑起“减负高质”的高效课堂,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愈加丰富和生动。
平山区民生小学教师创新授课方式,在语文课堂讲起了绘本导读,让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我喜欢上绘本课,课堂特别快乐,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该校一年级学生王梓轩说道。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学生们的作业在悄悄“变脸”。曾经一本本作业本、练习册,更多地变身成一张张色彩斑斓的手抄报、一份份将知识点有序梳理的思维导图,或者创意十足的手工、用心制作的水果拼盘……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各学校完善学科作业总量控制机制,科学设定各学科作业量和时长,积极探索“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布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等,把学生从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保证有充足的阅读和体育锻炼时间。比如,南芬区南芬小学积极进行作业的优化和设计,除了安排基础性作业外,把用于能力培养的拓展性和实践性作业作为补充,让作业布置更有梯度和温度。
近日,在市迎宾小学的操场上,体育教师李东石正在对足球社团的同学们进行课前动员,同学们一个个兴致高昂。“我非常喜欢踢足球,去年还参加了市里的足球联赛,我们学校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学生徐嘉良告诉记者。据了解,该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已坚持开展足球训练十年之久。
我市各学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间操、课后服务等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断创新“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目前,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5+2”工作已实现全覆盖,各学校开设了体育、科技、棋类、劳动等兴趣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并积极推广周末和寒暑假托管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特色发展需求。
此外,记者了解到,我市130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转型或注销,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实现100%。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全面规范,开展“校外培训材料规范管理年”专项行动,确保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强化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实现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率100%、校外培训机构风险保证金全覆盖,风险保证金金额总计近400万元。
日前,市教育局积极落实《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完善校外培训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召开校外培训行政执法专项会议,开展《教育法》《民促法》《行政处罚法》及《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水平和执法能力。同时,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百日”大检查,联合市、区行政执法人员在城区范围内对重点区域进行走访排查。本溪满族自治县教育局和桓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组成专项组对本县进行巡查,切实落实校外监管执法责任,严厉打击违规培训行为。桓仁县委教育工委查处一起外省机构到我市违法开展学科类培训案件,在该机构违规招生阶段及时进行处置,阻止违法培训行为发生,避免学生身心健康和家庭财产因参与违法培训受到侵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