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统筹谋划减负增效推进强基工程走深走实
基层法院结案率同比上升18.61个百分点、人民法庭生效案件再审发改率下降为零,收到锦旗146面、感谢信50封……
自2022年全省法院强基工程开展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把这项工作作为基础性和战略性任务,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组织引领基层法院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提升质效,使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统筹谋划,“一体化”推进强基工程。市法院严格按照最高院、省法院关于强基工程的相关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读文件、明确任务,并按照省法院“长谋划,短安排”的指示要求,确立了“13457”工作思路,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制定出台了系列文件,细化两级法院任务目标。同时,市法院成立了涉法涉诉信访、质效提升、营商环境、青年人才培养等7个基层发展课题组,由相关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他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切实发挥统筹协调推动作用为基层减负,先后帮助基层法院筹措资金1200余万元,协调推动4家法庭启动选址重建,进一步优化调整法庭布局。
坚持聚焦主业,“贯通式”提升审执质效。市法院在“抓前端、治未病”上下功夫,制定关于最高院指标体系的《工作指南》,开展“初始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助推基层审判执行质效持续提升。同时,在基层积极推进繁简分流,适用简易程序、小额程序和独任审理的案件占审结案件的70%以上,审判效率大幅提升;强化基层智慧建设,开展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网上执行查控,为审执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翅膀。
坚持融入基层,“专精实”服务发展大局。在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市法院坚持结合实际,打造“一院一特色”、创建 “一庭一品牌”。本溪满族自治县法院偏岭法庭联合辖区党委政府打造“无讼村”、桓仁满族自治县法院“人参产业法庭”“冰葡萄产业法庭”、溪湖区法院“道交一体化专业法庭”、明山区法院 “1+1+1+3”驻院调解机制等特色品牌异彩纷呈,为辖区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