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kxjsj-2025-00009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科学技术局 |
信息名称: | 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关于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赋能“原字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3028号)答复 | 主题分类: | 2024年 |
发布日期: | 2024-06-07 | 成文日期: | 2024-06-07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关于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赋能“原字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3028号)答复
宋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赋能“原字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进企业发展,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1、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突出平台孵化功能。
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23年完成了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实质性产学研联盟、5家省中试平台的推荐工作。市政府与华润三九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华润三九集团投资2亿元,用于推进国家中成药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目前,辽宁科技学院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中国药都·辽宁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获批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本溪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辽宁本溪中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获批为省级中试基地。以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载体,联合药科大学共同筹建化学原料药制药工艺过程安全评估服务平台,为解决高新区化药产业园发展需求提供强有力技术和服务支撑。辽宁万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辽宁省道地药材产业化开发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药都·辽宁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运营主体为辽宁科技学院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依托辽宁科技学院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链条,助推进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升级。2023年入选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候选行列;2019、2020、2021年连续3年获评辽宁省省级优秀(A类)众创空间;2023年,成功获批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服务服务团队有870余个,服务人次高达10000人次,年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培训辅导活动28次,参与学生人数达5522,覆盖比例达53.74%。近5年,累计各级各类181项创新创业竞赛获奖2686项,参与人次超过2万,其中国家级省级奖项1067项。2023年入住创业项目96项,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193项。
2、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老原”字号转型升级。
推动“老字号”智能升级。鼓励本钢集团、本溪水泵、本溪工具等工业老企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市科技局推荐本溪水泵有限责任公司的“低振动噪声船用高压活塞泵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本溪钢铁(集团)信息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的“采选智能化中关键工艺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示范”、辽宁高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业烟气治理及余热回收整体解决方案”、辽宁华日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辐照交联聚四氟乙烯”等“老”字号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省“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重点推动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项目建设。延长“原字号”产业链条。支持本钢按照“精品、绿色、智能、共享”发展方向,优化钢铁配套能力,补齐炼钢、轧制等工序短板。推动本溪矿业、东方三家子矿业等现有矿山改扩建,推进龙新矿业、中泰矿业等新建企业投产达产,加快推进大台沟铁矿开发建设步伐。一是和本钢科技部建立了每季度一次会商机制,加强钢地科技合作,重点是接受本钢特别是鞍钢矿山开采、钢铁冶金、新材料等领域创新资源辐射。二是和市国资委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创新资源和科技项目要向国有企业倾斜,全力支持本钢剥离地方企业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助力本钢剥离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按照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储备了50项科技项目,项目研发资金超5亿元。
3、加强合作,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
为了更好发挥金融的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市科技局在与中国银行本溪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2023年8月与盛京银本溪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为本溪科技金融工作奠定了基础。按照省科技厅《关于“引活水、助育企、强发展”辽宁省科技金融活动月(初创期、孵化器科技型企业专场)》等系列活动安排,市科技局先后于4月6日、14日、19日、21日在高新区东北大市场组织了4场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和培训会,向企业宣传了各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包括浦发银行推出的“足不出户”“链”、“1+N”在线供应链;广发银行推出的票据E秒贴业务;建设银行本溪分行和工商银行本溪分行开展推广的“电e贷”等金融产品,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了联系。目前统计了科技企业3.99亿的贷款需求,我市30余家科技型企业同中国银行分行、邮储银行、建行等机构进行了对接。2023年6月市科技局为市众信冶金炉料有限公司等14家科技企业争取省财政科技企业贷款贴息357万元,其中最高60余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持续推进本钢的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先进高强汽车用钢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辽宁本钢钢铁产业产学研联盟”建设,促进本钢与相关大学、科研院所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高效有序的技术创新链,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
2、继续加大科技招商引进企业力度。聚焦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基础,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方向,围绕产业层次升级、企业主体培育、科技成果引进、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科技成长企业、领军人才项目、新兴研发机构等。
3、做好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的调研、统计、申报工作,确保我市研发经费投入保持增长。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揭榜挂帅”、“带土移植”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不断加大争取上级资金的工作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组建工作,进一步壮大我市科技创新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