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拉长产业链 资源整合助力“大旅游”——“项目建设升级年”媒体基层行系列报道之四
近年来,我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枫叶之都”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全国逐年提升。面对《若干意见》提出的“把东北地区建成世界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这一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又适时提出了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思路。各县区各部门围绕这一思路,打破仅围绕景区、自然风光以及门票经济做文章的传统旅游发展模式,不断整合资源,加强各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向着依托地域特色,将旅游发展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拉长旅游产业链,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方向迈进。
大旅游时代,产业融合发展是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连日来,本报记者在两县四区、高新区采访时看到,许多项目既不是单一的旅游项目,也不是单一的生产性或服务性项目,而是充分利用产业资源,将产业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做足“旅游+”文章。这一点,在明山区的“五朵金花”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16年,明山区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幸福花海、那家菜地、荷塘月色、韩家牡丹、欢喜柿园“五朵金花”旅游品牌。该项目为“农林水+文体旅”多业融合项目,把原有的农业生产项目重新“装扮”一番,吸引城里人来休闲、度假、体验、采摘及参与劳动,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既实现了农业增收,又为市民提供了近郊游的好去处。预计今年6月份,将完成2000米文化墙砌筑及欢喜柿园销售亭改造,今年“十一”前,完成2处游客中心及8处旅游公厕建设。
作为全国森林城市的本溪,被周边的城市称为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洗肺圣地”。因此,以地质奇观、山水生态为基础,将健康养生经济与旅游经济融合的一个个大旅游产业项目,也在今年新开工、复工的项目中频闪亮点。这些项目将使本溪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城市向综合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旅游城市转变,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转变,增强旅游城市竞争力。
记者在高新区“御龙山温泉康乐中心项目”工地看到,抓钩机等设备已经进场,开始平整场地等工作,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这个项目不仅将健康养生经济与旅游经济融合,更使企业在传统生物制药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据了解,“御龙山温泉康乐中心项目”的投资方辽宁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生物制药企业,
但是该企业通过康乐中心项目将企业的销售、体验与娱乐、休闲度假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全新的旅游体验。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将企业自身的产品与旅游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也拉长了企业的产业链,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位于桓仁县的“辽宁北纬41度温泉养生会馆项目”,把葡萄酒生产与酒文化、休闲度假、养生结合起来。该项目由杭州东方文化园旅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今年所进行的二期项目将投资1亿元,计划年底完工。不同阶段的项目建设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期项目以葡萄酒生产为主,二期项目则依托于桓仁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建设游乐场、旅游接待中心,将葡萄酒生产销售与旅游、养生、住宿充分结合。
创新性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是发展“大旅游”产业项目的关键。位于本溪县的“辽宁汤沟国际温泉旅游渡假区建设项目”,称得上是今年旅游项目中的“大手笔”。 该项目的策划方案和规划均由国际国内知名公司和科研院所负责,打破传统温泉疗养模式,利用现代化网络的云技术,将健康体检、保健、休闲、度假等功能融为一体,打造一站式旅游、休闲、度假地,内设大型温泉中心、大型室内戏水乐园、中高档度假酒店、精品温泉养生酒店、滑雪场、跑马场、国际会展中心、徒步游览与探险区等,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最具特色的温泉度假区”。
推动本溪“大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破除体质和机制障碍。为此,市旅游委正在以水洞风景区整体转制为突破口,实施国有旅游景区改革,将本溪水洞风景区管理局经营性职能剥离出来,由新公司承接,并对新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尽快登陆新三板。同时,将全市重点旅游景区按照上市条件进行转制,实现本溪重点旅游企业整体上市。
目前,我市已将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纳入全市发展战略,使更多要素向旅游业汇集,促进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我市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将本溪建设成为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市;用5至8年的时间,将本溪打造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为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