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yshjjsj-2023-00029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
信息名称: | 市十四届政协第二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2187号)答复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发布日期: | 2023-06-09 | 成文日期: | 2023-06-09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市十四届政协第二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2187号)答复
佟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政务服务,畅通优商渠道
一是按照“腾、合、放、转、调”等方式,对政务服务事项、政府审批流程进行整体优化,提升审批效率。已印发《本溪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版)》,共涉及342项行政许可事项,各县区均已完成清单印发并对外公布。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已编制完成并在政务服务网上运行。下一步将推进落实《本溪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版)》后边篇文章,严格执行清单之外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编制《本溪市政务服务事项目录(2023版)》,使行政职能公开透明。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各级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受理窗口,累计开展“帮代办”服务2400余次。规范“便民服务站”建设,12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开展预约、延时、错时服务,572项高频事项实现“审批不见面”。三是更好发挥“政企直通车”“12345”平台作用。目前,我市已在政企直通车平台录入105156户企业信息,项目管家和公共管家与企业匹配度达到99.7%。下一步将依托“12345”平台,构建“12345+网格”融合工作机制,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网格五级联动体系,形成问题发现、办理、分析、办结闭环体系,实现由“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全面畅通政企互动渠道。
二、健全法律制度体系,保障经济健康运行
一是不断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体系建设。全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建立了涵盖“组织管理、协作机制、执法服务、强化监督、考核评价”各个环节的制度35个,搭建了本溪市服务企业“连心桥”工作平台,以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二是加强政企沟通,在制定修改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三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四是持续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制度,推动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监管,不断向市场主体释放行政执法善意。
三、推进公正司法,保障合法权益
一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定《本溪市联合行政执法工作规定》《本溪市领导干部干预行政执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依法依规履行补偿职责的指导意见》《本溪市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办法》等制度机制和年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明确13个市直部门涉及288家企业的35项检查事项,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二是强化对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管理,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名单及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公示各类行政执法决定1500余条,审查各类重大行政处罚备案214件,评查各类行政执法案卷141卷。三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除特殊重点领域外,日常涉企执法检查全部采用双随机方式开展,实现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严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全面保护好在溪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四、完善诚信体系,构建诚信社会
一是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2022年我市信用工作位列全国第95名,全省第1名。发布两批《本溪市失信惩戒措施清单》,联合奖惩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二是持续整治政府失信行为。对政府拖欠款、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问题进行核查处理,均实现无分歧欠款清零或签订还款协议。三是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15家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恢复正常经营状态。启动本溪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与我市公共信用评价结果相结合,开展“人才信易+”应用场景创建活动,营造守信重才、立信尊才、以信留才的良好氛围。下一步,持续整治政府失信行为,重点整治政府拖欠款、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府失信行为。强化信用监管,掌握和应用“互联网+监管”平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建立信用良好行政相对人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五、加强法治宣传,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年度政府工作要点和依法行政考核,作为党校必修课程。2022年,市委党校在全市局级领导干部和法治机构负责人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和科级干部培训班、公务员任职和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等26个班次对约1500人次进行了128课时的授课,提升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二是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涉企法治体检活动”活动等服务企业活动,共组织13家律师事务所与20家非公企业进行了“法治体检”对接,与福建商会、五金商会等26家商会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开展法律进企业专项活动14场次。三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法治频道”“宪法广场”“普法栏目剧”和各类融媒体普法平台全方位普法,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入民心”活动近200场,发放普法宣传资料25000余份,积极推动法治精神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渗透融合,提高群众法治信仰。
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2023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