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yshjjsj-2022-00027 发布机构: 本溪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信息名称: 市营商环境建设局2022年工作规划情况 主题分类: 相关规划
发布日期: 2022-05-16 成文日期: 2022-05-16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市营商环境建设局2022年工作规划情况

发布时间:2022-05-16 10:43:53 【字体:

今年以来,市营商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核心,以加快数据共享、落实“一网通办”为重点,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各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努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按照应放尽放、全链条下放的原则,推进落实简政放权。一是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承接、下放、调整工作。今年年初,会同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及市直各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及其产业园区,取消下放调整事项3416项,数量为“十三五”期间总和的两倍,制发《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下放调整一批市级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本政发〔2021〕3号)向全市公开。10月,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下放调整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文件要求,梳理完成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下放、承接、新增行政职权事项目录(223项)》《调整行政职权事项目录(111项)》《赋予高新区管委会行政职权事项目录(12项)》和《市设事项目录(107项)》。二是开展下放职权“回头看”。2019年以来省级下放的管理不好、承接不顺、运行不畅的行政职权事项进行梳理和整改,切实解决行政职权“接不住”“用不好”的问题。三是制定全市事项目录清单。完成全市41个部门(含高新区管委会)共6531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编制工作,形成《本溪市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名称、编码、类型、设定依据的完全统一。四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成100件“一件事一次办”跨部门联办事项梳理全市534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录入政务服务网。

(二)加快“一体化”平台建设应用,推进数据“互通互联”。一是加快自建系统标准化改造。按照省统一要求,推进社保、医保、市不动产和市住房公积金4个市本级各自建系统完成面向我市政务服务网统一入口、与共享交换平台共享业务数据等标准化改造。自建系统通过跳转方式完成与一体化平台统对接,实现网办事项“统一受理”。二是推进政务信息数据库建设。完成市共享平台政务资源目录2076条,156类电子证167万条数据接入省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全市190个部门359个电子印章制作工作,部门覆盖度100%。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共调用电子签章28.32万次,验章14.23万次。三是夯实“一体化”平台应用。采取日通报方式,强力推进各县区、各部门现有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今年以来,全市利用一体化平台办理业务13.48万件,其中网上受理13.27万件网上申请办件比例达到98.45%即来即办业务9.89件,占比73.40%。四是加快“辽事通”对接应用完成全市157项便民服务事项接入“辽事通”,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缴费、静态停车、供暖缴费、学杂费收缴、停车场缴费、港华燃气和辽东水务等“高频便民”事项在手机端办理,“辽事通”办理率63%。“辽事通”事项接入数量、办理类别等多项指标全省排名第1。

(三)以企业群众满意为标准,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推进“政务服务驿站”建设。研究制定《本溪市政务服务驿站建设推广方案》, 经过摸底调研、反复论证,完成我市141个政务服务驿站申报工作,选取明山区作为我市“全域驿站”试点单位。二是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今年以来,全市共产生“好差评”“一事一评”17.17万条,上传国家平台9.17万条,部门覆盖率已达59.59%。三是推行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印发《本溪市政务服务容缺受理管理办法》,全市4290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承诺事项)已有2445项实现容缺受理,容缺受理率达到56.99%。制定《本溪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本溪市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确定7个部门30个证明事项可实行告知承诺。四是加强“综合窗口”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共设置各类“综合窗口”757个,其中无差别综合窗口544个。全市各级中心共进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4264项,均已实现“综合窗口”受理,“一窗”业务占比达到80%以上。五是推进高频事项“全市通办”。围绕工程建设、企业开办、准入准营、民生服务等高频政务服务,梳理公布第一批“全市通办”事项清单123项。

)持续优化审批系统建设,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进一步优化工改系统功能,增加智能导服模块, 达到审批系统建设精细化、情景化、颗粒化,实现项目、层级、流程全覆盖,项目审批可全流程网上办理。今年2月,在省内率先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对接工作。印发《本溪市进一步加快电力接入工程审批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电网工程审批效率。下发《本溪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意见(试行)》和《本溪市2021年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各经济开发区全面开展区域评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服务事项已在系统运行,各县区项目覆盖率100%。今年以来,审批系统平台已在线运行项目606个,审批事项998个,实时共享率保持在98%及以上,逾期项目数为“0”,对应标准审批事项比例98.57%,除并联审批外,其余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系统情景化建设、项目审批零逾期以及简化优化电网项目审批流程等举措被省通报表扬,并在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等省级媒体播出。

开展系列载体活动,营造浓厚营商社会氛围。开展“打造辽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金点子征集、“营商环境优秀窗口(岗)”评选、“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事”评选活动。共征集“金点子”154条,择优推荐20“金点子”参加省级评选。组织完成全市20个“营商环境优秀窗口”、40个“营商环境优秀岗”、10名“最美营商人物”和“营商环境最佳事实”评选工作。同时,分三批次向本溪电视台提供营商环境问题线索49条,为《百姓看担当》第二期、第三期节目制作提供保障。

(六)坚持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制度,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开展2020年度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单位活动,评议主体增加到639家,全市80个被评议部门单位平均“满意率”为99.64%,平均“不满意率”为0.36%开展评议政府部门中层科室工作,126个评议对象平均得分为97.28分,平均“满意率”为87.56%,平均“不满意率”为1.14%。在本溪日报进行宣传报道,向社会公开了评议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推进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全面梳理全市涉及政府拖欠款、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优惠政策不兑现等行为,组织全市对政府部门拖欠款问题进行专项核查。同时,督促各责任地区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省转办涉营商环境投诉问题办理,对照2021年省政府绩效考核半年考核节点标准“涉企营商环境投诉问题6个月办结率达到80%”,2020年7月1日至本年度6月30日截止,我市6个月共受理省转办投诉问题10件,已办结8件,按照《辽宁省营商环境投诉处理考核评分细则》规定6个月办结率计算方法,办结率为100%。

)推进项目管家制度落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是根据《本溪市建立项目管家制度实施方案》(本软环境办2018〕13号)有关规定和我市建设企业服务平台需要,制定出台《本溪市项目管家管理办法(修订)》和《本溪市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方案》。为全市562企业、项目配备项目管家205名。截止10月底,各项目管家累计服务11602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2096个。二是依托各县区对项目管家开展培训15场,参与人数848人次。通过新闻、报纸、网络等媒体共报道83篇,其中中央层级媒体报道2篇、省级报道9篇、市级报道72篇。三是推进企业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完成全市562个企业(项目),205个项目管家,8个市、县(区)营商部门和152个承办部门的信息录入工作,全部开设账号,可以通过辽事通APP和PC端使用企业服务平台。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工作还存在差距。一些县区和市直部门在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中,存在主动性不强、缺乏深入研究、推动力度不够、底数不清等问题。我市业务办件数量、共享数据应用等“一网通办”工作指标与省内先进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2.营商队伍力量薄弱。同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营商系统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市、县两级营商局工作人员即使长期超负荷运转,但人员力量仍然不足,许多工作仍力不从心,推进落实不到位

3.数字政府建设人才匮乏。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应用、制度等问题,需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工作专业性强、任务繁重艰巨。目前,我市互联网专业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数字政府建设的需要

三、明年工作打算

2022年,市营商局将持续深入贯彻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议精神和省委国清书记部署要求,紧扣本溪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实施“四大战略”、建设“五个本溪”任务目标,提高政治站位,补齐短板弱项,压实各方责任,以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精简行政审批,推进行政审批全链条、全流程下放。继续依法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重复审批。做好国家、省取消下放行政许可等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进一步开展“四减”工作,提高即办件比例、全程网办事项、办事指南精准度。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跨通办。

)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加强数据共享,全面打破“数据壁垒”,将多部门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融合、供给,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利用。全面做到“进厅上网”“应上进上”,切实提升网办业务、“好差评”数量和质量。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加强“辽事通”对接应用,持续提高“辽事通”用户注册率和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办理率。开展一体化平台办理业务电子归档工作。推进电子证照、印章、档案全面归集和应用。完善自然人、法人、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加快推动存量证照及历史档案信息电子化。

)强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大数据管理中心,加强政务数据标准化、共享化、市场化建设,提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水平,完善高水平政务外网建设,实现市、县、乡、村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通过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加快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标准化和基层政务服务驿站建设不断提升办事事项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以“重点领域受理综合窗口”建设为重点,着重加强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改革、不动产登记、“跨域通办”、“一件事”服务、惠企政策咨询、政务信息公开、统一发证等综合窗口设置,探索推进“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建设。

)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张蓝图引领、一支队伍辅导、一张表单申报、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系统审批、一个平台监管”的全链条闭环审批模式。完成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类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清单制十告知承诺制”审批,实行竣工验收与不动产登记“一站式”服务。规范项目审批过程招投标、专家评审、现场勘查等承诺办理时限,压缩水电气等市政公用设施报装接入时间。

)加强涉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力度。依据《辽宁省营商环境投诉处理办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为全市各类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对在投诉事项督查督办过程中发现的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等进行公开曝光并追责问责,对涉及违法违纪和不担当不作为的情形,按照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向有关部门进行移送。

加强营商环境文化建设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持续开展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和中层科室,有序推进我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推动相关部门单位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落实项目管家制度,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店小二”思维,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加大营商环境宣传力度,加强国家、省两个《条例》的宣传解读,大力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