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无障碍版
  • 智能机器人
  • 繁體版
  • 手机版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政务要闻>详细内容

十年新农合 浓浓惠民情

来源:本溪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17 09:26:11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是家住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的刘大姐进行透析的第五个年头,从2012年被诊断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参与新农合的她透析费用就有了着落。五年来,刘大姐得到透析费用补偿24万元,占了她总透析费用的80%。有新农合作为“后盾”,刘大姐对自己的治疗充满信心。

 我市新农合从2005年开展至今已走过了10个年头,从低水平起步到逐渐成熟和完善,为农民健康带来了福音,帮助农村患病居民解决了大问题。新农合实施十年来,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新农合的农村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涵盖22种疾病,其中,重大疾病定额内补偿比例达到70%;门诊特病增加至9种,补偿比例达到70%,特别是对像刘大姐这样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新农合补偿达到80%。此外,从2013年开始开展的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工作也在不增加农民新农合筹资负担的基础上,再次加大了对大病患者的补偿力度,极大地改善了以往农民看病中出现的“小病拖,大病挨,实在不行才往医院抬”的现象,让农民就医有了“底气”。截止到2015年底,我市新农合参合缴费人数达457,626人,占我市有农村户籍人口9成以上,新农合的筹资标准由起初的30元/人/年提高到2015年的480元/人/年;住院补偿比例也由过去的20%提高到现在统筹区域内的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由过去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0万元。新农合保障范围和水平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农村居民大都距离市中心的优质医疗资源较远,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就成了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焦点。2009年以来,我市投入大量资金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本建设,总建筑面积达到12.36万平方米,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6所,新改扩建村卫生室183所。县级医院还配备了1.5T核磁共振等现代化大型检查设备。

 乡镇卫生院配齐了各种常规诊疗设备,基本满足了农村常见病的检查。目前,全市县级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34所、村卫生室295所,基本都达到国家标准,实现了一个乡镇一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一村一所合格村卫生室。

 在强化硬件投入的基础同时,我市把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提高了整体的服务能力和质量。通过与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开展县医院、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学学历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强化了农村卫生人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培训。近3年来,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684人次;培训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18人;培训乡村医生721人次。在挖掘潜力的同时,不断引入新鲜血液,2011年以来,共引进专业技术人员39人。

 设施的加强和人才素质的提升,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县级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以本溪县第一医院为例,该院的通过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和与上级医院合作,先后开展了19项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及规范化治疗项目。桓仁县人民医院也建设了标准化的重症医学科,开展了关节镜、腹腔镜、脊柱及人工关节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开展,使医院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更让患者感受满意。几年来,县级医院总诊疗人次年增长5%、病床使用率逐年提高,出院人数年增长10%,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人均医药费逐年降低,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