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无障碍版
  • 智能机器人
  • 繁體版
  • 手机版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政务要闻>详细内容

企业掘金“智慧经济”抢占先机反哺“大数据产业”——智慧本溪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之四)

来源:本溪日报 发布时间:2016-04-28 09:31:29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夏长生握着4月份财务报表,笑得一脸灿烂:产品销量增长20%,库存不足40万米,库存产品周转率提高50%。而一年前,企业产值1.5个亿,库存80万米。其背后的缘由是:本溪市委、市政府关于智慧企业建设“两化融合、大数据产业”的战略思路,为传统企业注入“一池活水”——“两化融合”催生智慧经济,智慧经济反作用于“大数据产业”。

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已有55年历史,是一家国有企业转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主导产品“雄狮牌”双金属带锯条曾获辽宁省名牌称号。本溪智慧企业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春风,再次给信奉“德优诚信”的工具公司打开“一扇窗”。他们从财务起步,全部流程实行网上报单结算,负责人远在千里之外,都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第一时间签批。让企业惊喜的是,智慧财务不仅缩短了资金审批时间和使用透明度,还把库存降了下来,让资金能够快速周转。这意外的收获,让企业下决心把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融入生产流程——副总夏长生这样介绍,客户拿到产品后,刷一下产品二维码,就能查询这个产品的原料材质、缺陷位置、精度等级及班组操作人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迅速追溯到每一道工序源头。这种可溯源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原材料采购提前期缩短40%,停工待料时间减少50%,交货期缩短20%,带来年产值超亿元的效益。现在,他们已开始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分析获取市场需求,为客户定制个性化锯条,实现产品的“千人千面”,向大数据产业化“较劲儿”。

市经信委有这样一组数据:全市像工具有限公司这样的传统冶金类企业共有181户,被纳入国家“两化融合”自评价自诊断体系的试点企业是18户,占比10%,位居全省第三位。这些“先行一步”的企业,借助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相关要素的应用渗透,减少产品质量缺陷,提高库存周转率和生产效率,及实时数据的挖掘价值,让信息化与转型、大数据与生产和谐共生。北方曲轴有限公司剑指“互联网+”的初衷,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生产一线。企业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把网络覆盖面拓展到重点机床和基层班组,为下一步建设“智慧工厂”打通跑道。办公室主任刘恒乐的话很直爽:“国家提出互联网+,如果网不给力,怎么+得起来?”企业正在调试机械加工和铸造工艺的“生产线信息流程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后,设备的故障停机率可降低10%。如今,正在向信息化生产转型的北方曲轴公司,已拥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身价。

本钢“两化融合”是智慧企业建设的点睛之笔。其“过程质量监控系统”是典型项目。以炼铁厂为“试验田”的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铸机等工序,全部采用信息技术进行重点监控,通过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联因素,2015年获批国家和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智慧企业建设给有远见的企业注入活力因子。华兴热电信息化供热运行系统,实现了节能降耗、平衡运行。换热站自控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每平方米节约用煤量12.8%,节约用水40.98%,节约用电量24.9%,年实现经济效益200多万元。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总资产超4亿元,一直采用大数据及信息化管理实现药品生产在线质量检测,及OA自动化办公。2014年将大数据引入销售流程,通过实时采集的动态数据信息,分析药品流向及终端信息,及时调整定位销售市场,现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

全市已有87户规模以上传统企业,走上“智慧经济”之路,在信息技术应用摸索和积累中,逐步向“智慧工厂”转型升级,并催生一批相关联的“大数据”产业。现在,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本溪市企业融合服务平台”即将上线运营,我们已具备信息化基础条件的企业,该抓住“智慧企业”建设带来的新一轮机遇,加快智慧企业建设,使企业由“一般制造”向“智慧制造”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