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聚力攻坚甩掉贫困县帽子
记者从最近召开的辽宁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获悉,通过紧扣“增收、脱贫、销号、摘帽”目标任务,聚焦聚力攻坚,桓仁满族自治县2017年共有26个贫困村销号、7500人脱贫,以拼搏图强精神成功甩掉贫困县帽子,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天下悠悠事,民生最为先。桓仁县是全省15个扶贫重点县之一,2016年以前,共有贫困村61个,贫困户8238户,贫困人口19544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要求,围绕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变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浸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确保精准扶贫不漏一户,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推动脱贫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该县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专门出台了《关于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的通知》等23个指导性文件,并与各乡镇和村分别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书,立下了“军令状”,紧紧压实主体责任,构筑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在脱贫工作推进中,该县围绕“五大产业”发展,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大力推进拉动持续增收的精品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形成稳定收入。累计投入扶贫互助资金3669.5万元,扶持发展庭院经济、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等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6户。同时,以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为契机,以建设东北参茸城、绿色桓仁商城等项目为依托,全力推动特色扶贫产业全链条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扶贫大格局。同时,统筹整合交通、城建、移民、水务等各方面资源,累计筹集扶贫资金超过5亿元,为完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脱贫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作为兜底资金,全力补齐扶贫资金“短板”。大力整合各类资源,省、市、县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累计协调资金3000多万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该县还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和政府领导负责的教育扶贫、就业及低保兜底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文广设施建设6个脱贫攻坚专项推进组,确保贫困群体稳定脱贫。同时,按照“一对一”帮扶原则,由30名县级领导带头联系30个贫困村,建立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长期定点联系帮扶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联系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联系人。目前,全县88个党政机关2692名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跑项目、找路子、兴产业,共解决问题820余件,捐资130余万元。
在脱贫攻坚战役主战场,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创造性地提出确立了打造“中国山水氧吧之都”“国际生态健康之城”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的产业脱贫思路,在大力发展长春沟村冰葡萄、四平村林下参、老黑山村大榛子、桦树甸村五味子、荒甸村草莓等30多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各类脱贫产业,扶贫产业贫困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开创了村村有产业的扶贫工作新局面。同时,全力实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冰葡萄、优质水稻、中药材、温室蔬菜、畜牧业养殖等,使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了双促进、双发展、双丰收。
让困难群众有房住、孩子能上学是该县扶贫的最大亮点。自扶贫攻坚战开始以来,该县共投入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8379.4万元,扶贫建房2119户,惠及5636名贫困群众,使全县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累计发放“两免三补”和“两免一补”资金3778万元、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247.7万元,使全县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率达到100%,且全部享受教育相关补贴政策。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为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桓仁落实了新农合报销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县域内住院补偿起付线、增加门诊特病范围、重特大疾病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大病救助范围、下调大病保险起付线、先诊疗后付费、设立大病慈善救助基金等10项倾斜政策,使农村贫困人口健康保障机制得到完善。为确保贫困人口“看得上病”,全县建成了120所标准化卫生室,村级卫生室实现县域全覆盖 。
该县还采取“兜底子”的方法,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一人不落地纳入低保范围。同时,为解决贫困户缺少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出资100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与县农业银行合作推出“扶贫贷”业务,为建档立卡户提供担保和抵押,降低贫困户贷款的准入门槛,从而撬动金融资金1亿元参与脱贫工作,目前已向贫困户和产业大户发放贷款1362.5万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