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小峪村外“扶”内“勤”巧摘穷“帽子”
“俺们村这两年变化可大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小峪村村民你一言我一语,高兴地细数生活新气象。
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子镇的小峪村,村如其名,村域面积不大,耕地山林也不多。过去,这里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民的生活水平都不高,是省定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市、县、镇三级包扶单位高度重视,市政府包村领导多次到村里走访调研,为村里解决困难;市国土局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帮村里想路子、办实事;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县相关单位积极献策出力,帮村里发展;镇党委、政府在帮助村里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不断扶助村两委,提升他们的能力和信心。最近几年,在“亲戚”的帮助下,村两委带领农民奋发图强,使小峪村发生了一系列的美丽嬗变。
2016年的一天,在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中,小峪村村卫生室正式投入使用。过去村民看病除了坐车去镇里,就要找村医到家里来,可这样又保证不了卫生条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支书孟宪坤、村主任李井文带领村民在原来一片荒地上清除15车垃圾。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协调县卫生局出资11万元建起了面积80平方米的卫生室。市国土局出资5万元和部分建筑材料给卫生室修建了320平方米的院子和美观的围栏。望着窗明几净的新卫生室,农民边玉柱高兴地说:“这回大伙儿看病方便多了!”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优化全村耕地及附属设施。去年,村两委协调市国土局为小峪村积极争取到了面积69.2公顷,总投资约10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这个项目包含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现在项目已经完成了一半,2017年就能竣工。”驻村工作队长丁勇告诉记者,这次不仅修复了田间作业路以方便农民作业,又提高了耕地的抗灾能力。耕地和设施更好了,农民的心更有底了。
“亲戚”扶一把,自己也奋发。为了带领村民脱贫,村两委班子经过商量决定向身边的大山要效益。今年一开春,孟宪坤和李井文就带着村民们种植起600多亩的榛子林。为了管护好榛子林,经过村两委班子商量一致推选村民卜成全来负责管理。今年46岁的老卜,多年前因病致贫,但他为人热情,干活认真,于是被选为榛子园的“管家”。从春到秋,老卜不负众望,工作深得村民认可的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两万元钱的薪酬。“一下子脱了贫,这得感谢大家的信任,我还得继续好好干!”卜成全激动地说。去年年景好,小峪村榛子林收获了2万多斤榛子,为了打好“小峪榛子”品牌,村两委定制了统一的包装,让村民自愿来到村委会院子进行榛子脱粒、装包等工作,并按劳给予薪酬。农民刘希华和村里其他几个贫困户妇女,通过这项工作也获得了一定的酬劳,缓解了家里的困难。
截至目前,小峪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以下,村通油路水泥巷路达99%,住房安全比例100%,饮水安全比例100%。现在,对于村容村貌极大优化,农民生活日渐向好的小峪村来说,距离实现富民强村的美丽梦想越来越近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