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4年坚守着一份不变的情怀,他说:“本溪高中是我的家”——一位老教师的校园情结
有个人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火”了,在拥有数万“粉丝”的“本高Zone”公众号上,关于他与本溪高中的故事被频频转发,像“我存在感那么低都叫出了我名字,当时真的好感动”“他特地给我打了电话,通知书还单独放在了一边”这样的留言无数。44年里,从数学教师到收发室大爷,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坚守书写着不平凡,成为师生共同的记忆和学校里独特的风景。
他叫孙佰祥,1973年来到了市高级中学任数学教师,三十余年桃李芬芳,一晃到了退休。刚在家呆了一个月的他就接到了学校想返聘他到收发室工作的电话,第二天他重回学校。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不停地整理报纸和邮件,这是他多年工作养成的习惯。帮忙收发初中毕业生、给学生团员介绍信盖章等等,他自己也记不清干了多少。
一张4开的纸平铺在桌上,上面整整齐齐地画满了小格子,格子里写满了外人看不懂的数字和名字,这是孙老师为整个年部手工排的课表。参照学校的基本规定、合理安排老师的上课和休息时间、兼顾整体又要考虑个别,一张课表的背后凝结了孙老师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心血。虽然现在不少老师用起了排课表软件,但冰冷的机器远不如人心妥贴,一些老师还是选择请孙老师代劳,“这份课表最人性化”,他们这样说。
他时不时地透过收发室的窗口向外望去,有学生向他挥手,他笑着回应,转过头:“她叫XXX,上次考试成绩挺好……”叫得出不少学生的名字,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这个本领很多在校生都见识过。除了记忆力好,孙老师还有个秘密武器。当有新生入校,他都会向教导处索要一份名单,有的还需要他手抄下来再装订成册。每认识了一个学生,他都在花名册上写上几笔。他会与一直站在一楼正厅的值周生聊上几句,也会询问每天走在队伍最后体育委员的姓名,一来二去,这些孩子们都记在了他心里。
从2016年7月中旬开始到2016年8月的前几天,扎堆的重点院校录取通知书统统到了收发室,一天甚至几百个。孙老师一面分门别类作登记,一面接待前来领取的学生,有一点空暇还要忙不迭地检查、整理。即便如此,他还不忘为学生们送上问候和鼓励。“孙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跟我说——小伙子可以啊,加油啊”,“高考前走‘凯旋门’,我担任旗手,穿了一身军装,孙老师说我很帅气,跟我合了影。我去取通知书时告诉孙老师自己考上了军校,他激动地拿出手机给我看当时的照片,告诉我以后要继续努力”……当记者把这些不同年龄、身在他乡的学生们的留言念给他听时,他显得很惊讶,眼眶有些湿润,嗫嚅着:“没想到啊……谢谢孩子们还记得我。”他对学生质朴和真挚的感情早已渗透在血液里,甚至自己都浑然不觉,却温暖了几代本高学子。
孙老师今年73岁了,他拿不准自己还能在学校干多久,“只要学校需要,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本溪高中是他工作一辈子的地方,是他的家。目送着孩子们的背影渐行渐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仍在原地守候着不变的情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