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产业金牌不倒 水果致富扬名满乡——记桓仁县桓仁镇刘家沟村特色果树种植业
金秋九月,走进桓仁县桓仁镇刘家沟村的果园,水灵灵的尖把梨、苹果梨等水果挂满枝头,已经到了盛果期的果园果香四溢,让人流连忘返。已经有24年果树种植经验的村民刘玉友正在自己家的果园里忙着摘果,为明早去集市卖果做准备,他笑着对记者说:“我现在的果园有30多亩地,种植了桃子、李子、梨等10余种水果,预计今年能通过卖水果增收10万元左右。我种了20多年果树,是这小小的果子让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桓仁镇刘家沟村位于五女山南麓、哈达河下游和浑江右岸,距县城4公里,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9个居民组1000多户4000余人。该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特色果树种植业,果农们40余年辛勤劳作,使得该村的水果扬名省内外,有着“全省最大西甜瓜种植基地”、“全县果树面积最大村”等美誉。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百废待兴,更多的人有梦想却不够大胆。然而,当时任职的刘家沟村书记却以一种开放的思想把全村人的刻板观念改变了。他把“高山带帽,山腰果树,山下粮田”作为全村经济发展的口号,把发展果树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全村从一棵尖把梨树开始,村民们学习嫁接,刨地挖坑,悉心栽植,带着水果蹲市场,走到外地找销路……一步一步摸索,在县、镇、村三级领导及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刘家沟村兴起了特色果树种植产业。该村人始终坚持着这个发展方向走了下来,从此这项产业成为了全村人民致富的“金钥匙”。
谁能想到,勤劳勇敢的刘家沟人一直坚持发展这项产业40余年,种植果树的果农队伍也不断壮大,如今发展果树种植业的农户已达到700多户。为了壮大果树产业,2015年该村还成立了刘家沟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达300多户,种植水果种类20余种,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地。村两委强化政策宣传、技术指导,激发了农户开展果品种植热情,极大调动了农民水果生产的积极性,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民纷纷投入水果种植生产中。县科协、镇、村还经常组织开展培训班,果农们还三五成群自发组织到山东、凤城大梨树等地学习当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回来后认真研究新技术、新品种,寻求更大的市场,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
上世纪80年代该村还首创了种植西甜瓜产业,由于西甜瓜需一年一换土地,这些年来,该村50余户瓜农已经将县内土地用尽,来到宽甸、集安、新宾等地进行移动式西甜瓜种植,不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县内其他乡镇发展此项种植业,形成了全县百姓共同致富的良好发展态势。
该村的水果以到县内东关批发市场赶早市为主,全村水果占市场份额达85%,同时也销往沈阳、本溪、吉林等地。截至目前,全村1000多户村民已有75%的百姓有果园,水果年产量达1500万斤,总产值3000万元左右。下一步,该村还将发展水果采摘园项目,集吃、游、娱于一体,多渠道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