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 下沉干部在行动】进驻中高风险区勇挑重担的“总指挥”
——记溪湖区统计局局长、井泉社区第一书记杨雪
记者采访杨雪时多次被打断,因为她是溪湖区河东街道井泉社区疫情防控的“总指挥”。上级领导找她布置工作,疫情防控人员找她请示汇报,居民找她寻求帮助……
8月31日,杨雪接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进驻井泉社区,当时,井泉社区有1处高风险区、1处中风险区,是溪湖区疫情防控的重点之一。
刚到社区,面对100多名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每天进行核酸采样、小区封控、环境消杀、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杨雪很着急,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不知道各项工作该如何开展,需要达到什么标准。就在她心急火燎之时,省疫情防控专家来到井泉社区,专家对社区疫情防控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告诉杨雪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感到迷惑时可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于是,杨雪连夜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很快掌握了高风险区居民的管理办法。高风险区管理要求居民足不出户,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要求,杨雪安排人为高风险区居民家安装门磁。门磁相当于一个报警器,后台有个程序与门磁连接。只要居民一出门,门磁就会通过后台程序报警,防控人员立刻打电话劝居民回屋。门磁的安装实现了对高风险区居民的科学、精准管控,确保居民管控不出纰漏。对于不遵守防疫规定,私自外出的个别居民,杨雪和疫情防控人员就苦口婆心地劝居民回家,直到看见居民进门为止。
在做好高风险区居民的管控工作基础上,杨雪在全员核酸检测和环境消杀方面下足功夫。每天下午,她都组织有关人员对核酸采样进行“复盘”,查找当天核酸采样工作的不足,以便第二天的核酸采样更高效、更顺利。对于环境消杀,杨雪要求消杀人员必须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常规消杀,早一次,晚一次。如果需要上门取物或上门检测核酸,必须提前 20 分钟对楼道扶手、门把手进行消杀,20分钟后才可以上门取物或上门检测核酸。环境消杀从一楼开始,逐个楼层进行;医护人员采集核酸,从顶楼开始,逐个楼层往下进行。
为了确保高风险区居民安心待在家里,杨雪和疫情防控人员为居民提供周到的上门服务。除了送蔬菜包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谁家老人需要特效药、谁家孩子缺奶粉、谁家有人突发急病等,杨雪和疫情防控人员都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居民霍平是独居老人,平时生活靠邻居帮忙。9月2日,霍平在沈阳的妹妹给社区打电话,说姐姐不会用智能手机,家里没有菜,希望社区帮助解决。杨雪得知情况后,赶紧联系霍平的邻居,把蔬菜包转送给霍平,并捎口信“有什么困难告诉社区,社区一定想办法帮助解决。”9月3日,社区21号楼闻大娘每天吃的两种药吃完了,老人的儿子打电话向社区求助,社区立即联系药店买药,当晚把药送到老人家。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开始那几天,为了尽快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杨雪每天都忙到下半夜,每天只睡两个小时。杨雪的爱人也参加疫情防控,她只好把 10 岁的儿子送到年近七旬的父母家。记者问杨雪是否想孩子?她声音沙哑地说:“儿子每天都给我发微信,刚刚还告诉我‘妈妈你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我在家很乖。’我不敢回,无法控制自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