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无障碍版
  • 智能机器人
  • 繁體版
  • 手机版
您的位置:首页 >市情>文化艺术>详细内容

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0 15:09:00 浏览次数:1323 【字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曲艺(1项)

  本溪评书

       本溪评书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地方曲艺,评书艺人田希贵为第一代传人,民国初年开始在河北天津等地说书;第二代传人田庆瑞民国中期学艺并开始在吉林、辽宁说书;第三代传人田连元 早年随父学书,后师承评书艺人王起胜,自成一派,以《杨家将》《刘秀传》等享誉书坛。田连元的评书在内蕴和外延上融汇了其他艺术形式。主要有以下特点:拓宽了评书艺术表演的新领域;强烈的爱国主义主线;独树一帜、独具风范;说书、教学相得益彰。

    国家级传承人:田连元

  二、传统舞蹈(1项)

  本溪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

  流传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的朝鲜族乞粒舞有悠久的历史,它源于祈求农业丰收的民俗活动,原是农乐舞的一种,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形成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体的舞蹈。

  乞粒舞有着相对稳定的传统程式,但又不受传统程式的限制,表演者可以根据现场情绪起舞,整个舞蹈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当表演者情绪高涨时,大家各显神通,男性晃动象帽,使顶端长缨飞旋,划出美丽的弧线;姑娘边敲击长鼓边快速旋转,以形体的动感和美感传情达意;老年的扮演者不仅注重舞之韵味,而且注重姿态,动作变化繁多,能通过即兴表演将心底的欢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乞粒舞参与人员多,影响广泛,是朝鲜族农民群体舞蹈的典型代表。

  乞粒舞主要在朝鲜族的重大节日或大型活动中演出,如作周(一周岁生日)、回甲(六十大寿)、回婚(结婚60周年纪念日)或婚礼、店铺开张、建造和修缮庙宇时,村里老人都会牵头,组织歌舞表演,乞粒舞多通过家族传承。

  乞粒农乐舞,同用于祈神的“踩地神”农乐舞和用于自娱的农乐舞相比较,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具有鲜明的表演性,是供人观赏的农乐舞形态。其舞蹈形态复杂,动作洗练,技艺高超,因此在朝鲜族舞蹈中享有独特地位。但是,这种古老艺术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猛烈冲击和老艺人相继离世的影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国家级传承人:金明焕

  三、传统技艺(1项)

  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

  四、民俗(1项)

  本溪社火

  本溪社火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它源自西周文化发祥地陕西凤翔而兴盛于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北,现主要分布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太子河上游沿岸的卧龙、牛心台、偏岭、小市、泉水、南甸地区。本溪社火活动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活动中表演者以十八般兵器为道具捉对厮杀,由是获得“武秧歌”之名,又称为“武社火”。这种“武秧歌”和“走社火”中的“地摊社火”十分相似,艺人从京剧艺术中吸取精华,用来丰富表演形式和内容。本溪社火情节复杂,最初仅有胜式和败式等少量动作,其后逐渐发展为成套动作,表演程序则受本溪当地民俗的影响为多。

      国家级传承人:吕春景



  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1项)

  本溪满族民间故事

  二、民间音乐(1项)

  本溪鼓乐

  三、民间舞蹈(4项)

  本溪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

  本溪社火

  本溪全堡寸跷秧歌

  本溪县太平秧歌

  四、传统戏剧(1项)

  京剧(本溪徐派毕谷云)

  五、曲艺(1项)

  本溪评书

  六、民间美术(1项)

  本溪桥头石雕

  七、传统技艺(2项)

  本溪松花石砚雕刻技艺

  盘炕技艺

  八、传统手工技艺(1项)

  本溪永隆泉满族传统酿酒工艺(铁刹山酒)

  九、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满族珍珠球

  十、传统美术(1项)

  本溪满族剪纸传统木版年画

  十一、民俗(1项)

  祭山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