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化”凝神聚力促进大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6月17日,市政府组织召开本溪市促进大旅游产业改革发展专题培训班,市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李景玉作开班讲话。
李景玉说:组织举办本溪市促进大旅游产业改革发展专题培训班,是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将旅游纳入“五大产业”之中,做深产业内涵,做新产业内容,做高产业定位,叫响产业品牌,促进本溪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大旅游产业是新常态下,市委市政府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结合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对“中国枫叶之都”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系列品牌品质升级,是对中央7号文件提出的“把东北地区建成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具体落实,全市上下要在现有基础上静下心来,认真梳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十三五”旅游规划的实施,再认识,再实践,再出发。
市政府针对当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支持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政策打破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禁锢,突破了现行的一系列制度和障碍。出台这个政策是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建设本溪“三都五城”,着力构建“五大产业”的需要;是调整产业结构,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是本溪市加大招商引资,着力培育大旅游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需要。
李景玉强调:政策支持是培育和发展大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石。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旅游业的优势和巨大潜力进一步显现。在国家颁布《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后,我市在着手制定《本溪市旅游促进条例》的同时,出台了《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本政发[2016]9号),其目的就是通过整合全市各行各业的力量,发展大旅游产业,把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
我们要积极抓住上级给予各项政策支持的机遇,调动市场参与合作,放大政策效应。站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围绕地域区域两个特色,把发展大旅游产业融入“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等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在政策中找出路,在市场中找办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大旅游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是新常态下的一种新经济。它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消费和升值,也带动了大生态、大健康、大材料和大数据的开发,其关联产业达110多个,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都超过80%。“一业兴,可以带来百业旺”。
市政府出台的《支持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就是要把发展大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来抓,培育旅游产业基础,促进旅游投资,落实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旅游市场的举措,进一步深化对外合资合作,以改革开放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通过政策刺激,调动全社会力量,以建设“中国枫叶之都”为核心,全面落实我市“十三五”旅游规划和“十百千万”总体布局,加强土地利用、林地开发、乡村旅游、水体利用、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和信息化等硬件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让旅客充分享受更加便捷安全、多彩快乐的旅游之美。同时我们还将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和养老养生健康游等,并与“互联网+”相结合,在促进旅游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全市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
李景玉要求:发展大旅游产业要立足于传统旅游产业,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思想上,要立足全国化、打全国牌,面向全球化、打世界牌。要统筹城乡发展全局、全域和全员,体现出体制机制上的跨界与整合,发展大旅游产业是一项需要举全市之力聚焦聚力共同实践的事业,市、县(区)、单位、部门都要有所作为,实现百姓受益,家乡发展。随着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门类的深度融合,旅游业对本溪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渐突出。为此,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大旅游产业作为“五大产业”之一,这既是将“三都五城”这张好的蓝图绘到底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本溪旅游业寄予的更大期望。这就要求我们要体现高起点战略思想、突破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上的跨界与整合。
市政府出台的《支持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从改革发展、金融服务、旅游用地、产业促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同时提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团结合作,协同推进、协同创新、协同落实。今天我们邀请全市重点旅游企业和市县区国土、林业、农业、水务、金融、招商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共同学习贯彻落实市政府出台的《支持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就是调动全社会力量促进大旅游产业协调健康发展的一次很好的尝试。我们不仅要学懂、学透,还要送政策到企业,让政策在旅游企业落地、生根、出效益。这就需要我们各行业、各单位,要统一树立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思想认识,凝神聚力、探索研究大旅游产业的发展理念、规划思路、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还要立足“三化”思维,紧盯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前沿,善于“借脑、洗脑、用脑”,自觉对标,保持信息对称。要健全旅游综合管理协调服务机制,从建设美丽城市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探索多规合一,结合本溪旅游业发展实际,支撑起大旅游产业,坚持目标导向,向思路、向市场、向政策、向策划、向党建要机遇。在理念、思路、做法、载体上做好基本功。在行政工作中体现业绩,在为旅游企业服务中做出实效。
李景玉提出:市委市政府将大旅游产业作为“五大产业”之一,就是强化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最大程度的发挥旅游在促进绿色增长、就业和包容发展方面的作用,促进全域优化配置资源、全域统筹规划建设、构建全域综合管理体制、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以及全民共建共享旅游的转化,这不仅是旅游自身提质增效、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也是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具体举措。
首先,落实旅游资源的公共属性。扭转对山体、水系、沟域等进行的封闭式、碎片化的景区景点开发,逐步实现公共旅游资源的整合化经营、景区开放式管理,公共旅游休闲产品集中供给,以此加强本溪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扩大有效旅游容量和增加市民旅游休闲福利。
其次,探索旅游产业差别化用地。探索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发展用地作为专项类目,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利用荒山荒坡、水岸水体、矿产采空区、滩涂用地等,鼓励对其他产业门类的发展用地进行旅游增值复合利用,充分盘活土地资源。
第三,强化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通过“旅游+”产业融合探索,引导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门类联动实现对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高效集聚与共享利用,推动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业态、产品与服务创新。
第四,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均质化。为旅游景区和城乡社区配置均质化的旅游公共设施、服务乃至景观体系,在保障游客享受品质如一的旅游接待服务的同时,兼顾改善旅游目的地宜居环境,特别是提升农村旅游社区的发展能力。
第五,统筹规划和管理以保障实效。大旅游产业是对全市旅游发展时空体系的统筹安排,必须构建层次清晰、承接有序的规划和管理体系。我们要团结协作并以此为契机,开启旅游主导产业引领下的“多规融合”与“部门协作”探索。
本溪市促进大旅游产业改革发展专题培训班由市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旅游委主任李宁波主持,市农委、市林业局、市金融办、市国土局等单位领导同志做了支持大旅游产业发展政策辅导。市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领导、市县区旅游、国土、林业、农业、水务、金融、招商以及全市重点旅游企业代表参加培训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