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发布机构: 本溪市人民政府
信息名称: 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主题分类: 市政府文件
发布日期: 2021-12-02 成文日期: 2021-12-02
废止日期: 文 号: 本政发〔2021〕9号
关键词:

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1-12-02 15:17:58 【字体:

本溪市人民政府文件

本政发〔2021〕9号

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

新时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气象工作的意见》(辽政发〔2020〕24号),推进本溪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保障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和本溪振兴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科技创新,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本溪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新时代气象现代化体系,基本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预报不漏报、服务不失误,气象整体实力居全省先进行列,气象保障本溪振兴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本溪气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气象对国家战略实施和新时代本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二、重点任务

  (三)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将气象科技创新纳入各级政府科技创新总体规划与评估体系。开展基于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本溪强对流云特征指标研究,推进北上东路天气系统影响下辽东地区天气特征分析,开展GNSS水汽资料的辽东强对流水汽特征及成因分析,开展辽东山区强降水期间雨滴谱演变特征研究,强化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客观预警技术研究。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强化生态气象服务、农业气象灾害等核心技术研究。加强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本溪气象科技支撑能力。

  (四)丰富精密监测手段。加强地面智能精密监测站网建设,水平分辨率达到9km。建立适应智慧城市需要的气象观测系统,在主城区重要路段、桥涵隧道低洼易积水等处布设便携式自动站,着力提高中小尺度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省级高分系列卫星遥感监测产品应用,开展地表植被、农业干旱、洪涝、森林火险遥感监测工作。强化气象观测装备保障能力,持续推进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工作。

  (五)增强精准预报能力。加强本溪地区降水、温度、风等气象要素的长期气候特征分析。通过对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及发生规律的分析,着重开展本溪地区降水地域、时空等特征研究。开展智能网格客观预报订正技术。开展基于睿图东北/GRAPES_MESO中尺度模式在辽东山区降水预报中检验与应用。强化多源遥感资料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服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完善从分钟到年的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预测产品应用与检验评估业务,提升局地强天气自动、精密监测能力。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

  (六)提升精细服务水平。构建集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于一体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全媒体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水平,发展灾前、灾中、灾后渐进式智能化决策气象服务支撑新模式。健全城市、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网络,推动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实现各类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按需推送。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拓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升发布速率和覆盖范围,强化现场应急气象保障。

  (七)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确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强化风险动态研判和基础设施设防。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推动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到户到人。发挥气象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先导作用,为防灾减灾救灾和人民群众避灾赢得先机。

  (八)深度融合生产发展。聚焦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和本溪振兴发展需求,提升农业、水利、交通、能源、金融、保险、旅游及重点城市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气象服务能力,积极融入本溪冰雪经济项目建设,发挥气象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作用。加强农业生产气象保障,建立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发挥气象对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保障作用。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森林防火、水库蓄水等对重点行业的保障作用。

  (九)促进人民生活富裕。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气象保障。推进辽宁气候好产品申评工作和本溪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提升本溪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开展林下药材专项气象服务,发挥本溪林下经济优势。开展中国天然氧吧等生态气候品牌评定,打造本溪避暑旅游城市、气候宜居城市等气候名片,助力辽东绿色经济先行区建设。推动气象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精准对接,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开展生活、康养等气象指数服务和流行病发生气象服务。

  (十)全力保障生态良好。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强化气象在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的保障作用。围绕“三市四区”建设,强化辽东绿色经济先行区产业专项气象服务。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管控气象保障,统筹推进针对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新区的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科学开展气候区划,保障辽东山地生态区和辽宁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安全。建设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增加多种新型自动化人工增雨作业装备,加强人工增雨跟踪指挥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人工增雨作业能力。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政府各项工作同推进、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气象相关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

  (十二)加强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与现行气象部门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双重计划体制和相应的财务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工程以及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上级投入。按照中央和地方对气象部门经费保障范围的有关规定,保障气象部门职工应享受的各项待遇。支持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常性业务项目的建设和维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十三)加强人才支撑。对接省市人才建设工程,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气象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吸纳气象人才参加科技创新团队、主持(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科研项目、参加重大(专项)问题调查研究,鼓励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养满足多领域服务需求的复合型气象人才。支持气象部门与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各级气象领导干部培训纳入地方党校教育培训统筹安排,支持气象部门与地方开展干部交流,不断改善人才和干部队伍结构。



                                     本溪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策解读:关于《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解读